发生溶血的几率非常低的,象你们这样血型组合的夫妻太多了.而且在产检时,你有担心也是可以排查的.不要有太大压力.要相信宝宝,相信自己.
1.ABO溶血病,母亲不具有的胎儿显性红细胞A或B血型抗原(由父亲遗传)通过胎盘进人母体(分娩时),刺激母体产生相应抗体,当再次怀孕(其胎儿ABO血型与上一胎相同),不完全抗体(IgG)进入胎儿血循环,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,形成致敏红细胞,被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引起溶血。由于自然界存在A或B血型物质如某些植物、寄生虫、伤寒疫苗、破伤风及白喉类毒素等,O型母亲在第一次妊娠前,已接受过A或B血型物质的刺激,血中抗A或抗B(IgG)效价较高,因此怀孕第一胎时抗体即可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溶血。2.Rh溶血病,Rh血型系统有6种抗原,即D、E、C、d、e、c(d抗原未测出只是推测),其抗原性强弱依次为D>E>C>c>e,故以RhD溶血病最常见,其次为RhE,Rhe溶血病罕见。红细胞缺乏D抗原称为Rh阴性,具有D抗原称为Rh阳性,中国人绝大多数为Rh阳性。母亲Rh阳性(有D抗原),也可缺乏Rh系统其他抗原如E等,若胎儿有该抗原也可发生险溶血病。[病理生理]ABO溶血主要引起黄症。即Rh溶血造成胎儿重度贫血,甚至心力衰竭。重度贫血、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可导致全身水肿(胎儿水肿)。贫血时,髓外造血增强,可出现肝脾肿大。胎儿血中的胆红素经胎盘入母亲肝脏进行代谢,故娩出时黄疸往往不明显。出生后,由于新生儿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差,因而出现黄疸。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透过血脑屏障,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,发生胆红素脑病。[临床表现]ABO溶血病不发生在母亲AB型或婴儿O型,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型或B型;第一胎可发病;临床表现较轻。Rh溶血病一般发生在第二胎;第一次怀孕前已致敏者其第一胎可发病;临床表现较重,严重者甚至死胎。1.黄疸,多数ABO溶血病的黄疸在生后第2~3天出现,而Rh溶血病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并迅速加重。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,如溶血严重可造成胆汁淤积,结合胆红素升高。2.贫血程度不一,重症Rh溶血生后即可有严重贫血或伴心力衰竭。部分患儿因其抗体持续存在,贫血可持续至生后3~6周。3.肝脾大,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,ABO溶血病很少发生。[治疗](一)产前治疗:1.血浆置换,对血Rh抗体效价明显增高,但又不宜提前分娩的孕妇,进行血浆置换,以换出抗体,减少胎儿溶血。2.宫内输血,对胎儿水肿或胎儿Hb<80g/L,而肺尚未成熟者,可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下注入脐血管或胎儿腹腔内,以纠正贫血。3.酶诱导剂,孕妇于预产期前1~2周口服苯巴比妥,以诱导胎儿UDPGT产生增加,减轻新生儿黄疸。4.提前分娩,既往有输血、死胎、流产和分娩史的Rh阴性孕妇,本次妊娠胎肺已成熟时,可考虑提前分娩。(二)新生儿治疗:1.光照疗法简称光疗,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。(1)原理: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,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,经胆汁和尿液排出。波长425~475nm的蓝光和波长510~530nm的绿光效果较好,日光灯或太阳光也有一定疗效。光疗主要作用于皮肤浅层组织,因此皮肤黄疸消退并不表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正常。2.药物治疗,①白蛋白:输血浆每次10~20mI/kg或白蛋白1g/kg,以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,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。②纠正代谢性酸中毒:应用5%碳酸氢纳提高血pH值,以利于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。③肝酶诱导剂:常用苯巴比妥也可加用尼可刹米,可增加UDPGT的生成和肝脏摄取未结合胆红素能力。④静脉用免疫球蛋白:用法为1gAEg,于6~8小时内静脉滴人,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,可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红细胞。3.换血疗法,(1)作用: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,减轻溶血;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,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;纠正贫血,改善携氧,防止心力衰竭。4.其他治疗:防止低血糖、低体温,纠正缺氧、贫血、水肿和心力衰竭等。